为积极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提升全区广大父母智慧育儿水平,助力儿童青少年阳光成长,上城区积极参与市妇联、市教育局主办的“家庭教育小妙招”征集与“智慧家长”评选活动,共有93个小妙招入选。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智慧家长的育儿妙招!
经历较长时间的过敏忌口、喝中药和半个月的腹泻治疗后,6岁的了了对自己身体变得格外关注和敏感,引发对“变老、会死”的一系列追问。即使在每天上午得到“没危险”的答案后,下午和晚上依然会有同样的疑问。
6岁孩子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而想象能力是无限的,了了一直有着较强的死亡焦虑。《游戏力》作者科恩提到过:“所有恐惧和焦虑的背后,一定都藏着更深层的信息,例如害怕被抛弃和缺乏安全感。孩子之所以总在表面上对鸡毛蒜皮的事情过于较真,是因为他们无法用语言描述更深层的感受”。了了遇到难题,他的父母选择坚定地站在他身边,用共情搭建连心桥,用游戏浓厚亲子情,与了了一起共同面对、解决难题,帮助他走出死亡焦虑的阴影。
面对孩子遭遇的困境,了了父母将“共情”摆在第一位,时常将“你能把这么可怕的想法说出来,真是不容易”作为开场白,让了了感受到自己被看见了。他们陪着了了直面问题,用平和而真实的语言解释生老病死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循环,通过明确而简单的比喻,将死亡视为生命的另一种状态,让了了逐渐理解这是人类共同的经历,不必过于担忧。
欢乐、有趣的游戏可以加强亲子间的紧密联结,在孩子内心建立安全感。了了父母在跟了了谈论“死亡焦虑”时,他们一起列出他的害怕清单,并取名为“安全隐患清单”,了了妈妈称他为“安全管理员”,告诉他妈妈的单位有这样的岗位,专门负责排查各个区域的安全隐患,并承诺他每想到一个新的安全隐患,就给他加一个勋章,了了表示很高兴,会积极继续观察和思考清单,并欣然答应做家里的安全管理员。到第二天,“安全隐患清单”新增了8个安全隐患、第三天新增3个、第四天新增4个,一共累积32枚勋章,第五天没有新增了,了了变得从容起来,也许是因为他把自己觉得危险的行为都想出来了,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园丁与木匠》一书作者高普尼克说过“爱孩子的意义就是为那些无助的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可供他们无限发展。”了了父母一直在积极努力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港湾,通过共情和游戏加深的联结,无论孩子遇到快乐还是悲伤、成功还是失望、骄傲还是遗憾,都愿意回家诉说,快乐共享、挫折共扛,希望以此最终帮助了了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美不仅是外在形象,更是内在修养。在孩子忙碌学习的人生中,你愿意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小小的艺术种子,给她一个精神支点吗?
对于五六岁的孩子而言,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掌控感,时常在爸爸妈妈的指令或催促下完成一些事,他们内心时常会感到匮乏、无力,他们其实更想在有限的玩乐时间里,去寻找自己的爱好,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在沈语霖、沈语霏两姐妹心里,画画和手工,一切和艺术相关的事情,都能带来无穷乐趣。
她们发现,在艺术的世界里,自己竟然可以完完全全地掌控一个画面,可以决定画什么、怎么画、用什么材料工具。一切丰富不同的艺术展现形式都可以主动地去探索、研究。这些对孩子而言,都是感到无比幸福、新鲜好奇的瞬间。在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自在的艺术环境和家庭氛围这件事上,她们的母亲赵艺做了一些小小的“努力”。
从一两岁霖霖和霏霏能握住蜡笔的时候起,赵艺就常常给她们在地上铺一张比她俩身形加起来还要大的白纸,鼓励她们在纸上爬来爬去任意涂画,因为小朋友的手部肌肉和大脑发育还不那么完善,那时的画可能还不能称之为“画”,只能是一种“痕迹”,但她们乐此不彼。赵艺不会过早要求她们去画一个具象的苹果,或是评判画的好坏,而是无论画了什么都给予满满的称赞、鼓励,有意识地培养她俩“敢于去画”的胆量,那些不设限的工具材料、来回的线条、大小不一的点点、鲜明的色彩、随机形成的肌理,在母亲眼里,这些都是宝藏。一切都是她们敢去画、敢去尝试的好的开始,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古人常说的“蒙养”,便大致于此吧。
幼儿园小班开始,赵艺除了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多样的绘画工具与手工材料,供她们随取随用,还引导她们去发掘每一种材料的特性与工具使用的可能性,鼓励她们用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去勾画她们想要表达的事物。
除此之外,周末闲暇之余,赵艺还经常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近距离观察花鸟鱼虫,去看每一片叶子的形态、脉络,去看亭桥建筑的结构,在日常生活中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前后遮挡关系,教她们用眼睛去发现美,并且让她们尝试学习基本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家人经常去美术展,去感受每件艺术品的不同诠释与表达。这里有许多从未见过、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作品,但凡是有感兴趣的展品,小朋友们都会立刻拿出准备好的速写本和几只笔,趴坐在美术馆地上,仔细观察、涂涂画画。当然不仅限于绘画,摄影、陶艺、建筑、舞蹈、儿童音乐剧等,都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各种试听体验的叠加,丰富了她们的人生体验,也赋予了她们涵养与能量。
中班开始,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赵艺便开始在家中教她们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原理,还有世界上的著名艺术家介绍、风格流派介绍。比如在介绍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时,她们会一起翻他的画册集,讨论最喜欢的作品;在介绍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时,赵艺从三原色讲起,米乐m6官方网站为她们介绍他的画作变化过程,以及蒙德里安标志性的“红黄蓝色块、黑色线条”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再让孩子们以此为元素,创作一幅属于她们自己的画作。这像极了一个打怪升级的进阶模式,不拘泥于模式化的简笔画,向大师学习,在学习中模仿、在模仿中变化,再去重新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她们似乎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晓一件事物的人,不如喜欢它们的人,而喜爱它们的人不如享受它们的人。当不断的艺术积累成为享受,成为一生所爱、为之心动的事,它也会成为人们的心灵归宿,拥有神奇的治愈力。
都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对于家长来说,在如何培养教育孩子这个问题面前,很多时候也是一个“宝宝”。虽然教育达人和教育理论很多,但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不一样,所以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在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方面,我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生活、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家庭教育,从长远看,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和传承。在我和我先生的内心,更加认同一种非功利化的价值观。非功利化的价值观需要设立目标并努力去达成,但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米胖平时很爱看《托马斯和朋友们》这一系列绘本,里面有一句话“只要努力过,结果也没那么重要”,有一次他边攀岩绳索边自言自语,那一刻也是触动到了我,有时候我也会对米胖讲,“虽然这个事没做好,但没关系,因为妈妈看到你已经很认真很努力了”,也希望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常常自勉。
二是做孩子的朋友,用心去感知孩子的情绪和成长。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孩子跟大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特别强,但孩子的解读能力特别差”。米胖是个比较细腻敏感的孩子,我们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有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米胖老爱学妹妹的样子,比如用一个字或者哭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需求,原来他感知到爱被妹妹分掉了一部分,但他的解读却是我也要让家长照顾我,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取家长的注意力。这种时候,我们及时感知他的情绪,哪怕有时候感到米胖有些低落,我们也会找机会跟他聊聊天,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路,尝试着做孩子的朋友,跟他讲讲为什么现阶段妹妹更加需要照顾,米胖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可以帮爸妈做点什么,米乐m6官方网站慢慢地他就会理解。
三是打造一个开放但有边界的家庭教养环境。我们家里是一种比较放松和开明的状态,家里的事谁有道理听谁的,一些事情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并且引导孩子讲为什么,这是培养孩子逻辑能力的过程,对不同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包容态度。比如我们会跟米胖讲,要尊重每个人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在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可以被打扰的,除非他有很紧急的事情,慢慢地他就明白所有人和事不是围着他转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他也有自己的小空间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
对于家长而言,培养孩子也是一个不断自我思考、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着做思想上的婴儿,感知细腻、用心用情,做行动上的巨人,专注努力、尽心尽力。记得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学》中提到,就像攀登山峰,感到幸福的是努力攀登的过程,而不是登上山峰的结果。让我们一起努力,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让自己和孩子拥有一个更加幸福、充实的人生。
春节回到老家,总是看到好多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每人捧着一个手机“专心致志”打游戏刷视频,这时父母们总是抱怨孩子是手机控。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米乐m6官方网站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对于无边界学习的儿童,他们对信息的辨别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够强,沉迷电子产品带来的危害层出不穷。为了让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减少屏幕时代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作为一个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有一段时间孩子爸爸经常在家玩游戏,孩子总会默默站在旁边,突然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孩子已经十分了解这个游戏,甚至还会时不时告诉爸爸要怎么玩。我便与孩子爸爸沟通,当孩子在场时,我们要尽量减少自己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孩子的观察细致程度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言语举止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
其次,我不会把使用电子产品作为一种奖励手段,也不把没收或者禁用当成一种惩罚措施。比如,今天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今天吃饭很棒……我不会奖励孩子看一集动画片或者玩一会儿手机。否则孩子可能会为了看手机绞尽脑汁想今天有没有做什么值得奖励的事情,这样就可以看手机了。我的奖励通常是一个他最爱吃的水果,一个他十分喜欢的玩具,陪他做他十分喜欢的手工,一次他期待好久的旅游等等。
有时候,我需要做家务或者处理一些其他事情时,孩子在旁边无人陪伴会觉得无聊,这时候想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让他们自娱自乐时,不要为了省事直接塞给孩子一个手机,这样孩子会很难发现其他自娱自乐的方式,认为除了玩手机好像没有其他可以解决无聊的方法。我会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务中,做饭的时候让他帮忙摘菜,洗衣服的时候让他洗洗自己的小袜子,让他找不同书籍来看等。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活动,包括体育活动、各种小游戏以及不同的人。当孩子能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寻找到乐趣,他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就会减少,也会在使用时更容易放下。
除此之外,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我会在旁边陪伴!因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内容把关也很重要。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年龄较小的孩子需要我们家长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内容,降低他们接触那些儿童不宜网站和网上互动的风险。我们不能把手机丢给孩子让他自由使用。给孩子看动画片,我会选择每集时长较短且内容优质的。教孩子学习的时候,难懂的知识点,我会搜索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和他一起看,来帮助理解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当孩子能够合理控制自己使用电子产品时,我会及时给予表扬,增加他的自信心及自我约束力。
总之,为人父母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新旅程,屏幕时代,既不要草木皆兵,也不能放任不管。做一个温暖而又坚定的父母,既要有共情能力、懂得有温柔、有耐心,又要能坚守原则,有所要求。调整思维方式,正确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能积极快乐,健康成长!
情感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能塑造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心理学家戈尔曼曾说过:“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情绪和压力,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和适应性。”面对4-6岁情绪敏感期的幼儿,如何控制住他们的情感小火山,提升幼儿的情绪控制力是每位家长都关注的问题。
五岁的李心融小朋友是个善良活泼、乖巧聪慧的女孩。进入中班阶段后,处于幼儿情绪敏感期的她,愈发有自己的主见。面对自己不被理解或与自己想法相悖的事情,会突然急躁、发脾气;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会焦虑、着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心融妈妈并不急于马上“浇灭”娃的火焰,而是本着尊重与接纳的教育原则,通过“看见-接纳-释放”三步法,帮助女儿轻松赶走情绪小怪兽,掌握孩子的情绪密码。
心融4岁半开始在幼儿园接触国际象棋,学棋的过程很磨炼耐心。从最早认识棋子到现在的初级对弈,心融对于输赢的计较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寒假时同妈妈下棋,最初母女二人还是“母慈女孝”各自进攻,可正当心融得意地将军时,妈妈突然吃掉她进攻的棋子,导致心融瞬间崩溃大哭,任性起来。此时心融妈妈是看到孩子的情绪,并且尊重孩子、共情孩子。在安静陪伴孩子短暂地发泄情绪后,妈妈问道:“好了宝贝,妈妈看到你哭也很难过,你能告诉我生气的原因吗?”
在妈妈问完问题后,心融突然冷静下来,很有逻辑的掰着小手指,说出她的道理。心融妈妈终于明白,心融目前学习阶段只学到将军,谁先将到军谁就赢了,而妈妈则用的下棋视角,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学习程度,的确让孩子委屈了。于是马上温柔地告诉孩子:“宝贝对不起,妈妈没有跟你统一规则,让你很难过,下次遇到这样的委屈,别着急,把原因跟妈妈说清楚,好吗?”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更加了解孩子的想法,女儿也从反思中感受到这件事好像也并不值得发脾气,之后再顺势疏导,引导孩子合理描述和表达情绪,并给予拥抱和安慰,便可以顺利避免情绪压抑或持续加重。
小朋友的快乐很简单,烦恼也是说来就来。每当情绪小怪兽要爆发时,心融妈妈会选择“戏精”上身,用极度共情的语调,蹲下来搂着她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如果是我,我也会不太开心。”然后,把所有会不开心的理由,都一股脑讲出来,一起接纳情绪、正视情绪。孩子会发现,无论生气与难过,都是很正常的,妈妈很理解她。共同接纳情绪,会让孩子拥有强大的自我肯定和安全感。
电视和零食是每个小朋友都无限热爱的“娱乐项目”,当然家庭的规矩也是保护孩子健康的必要手段。心融假期特别迷恋动画片《汪汪队》,面对一集20分钟“超长”动画片总是停不下来,甚至有次不经过允许就用PAD投屏看了起来。妈妈温柔提醒并关掉了电视,当然这也避免不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哭。
对父母来讲,最具有挑战的,往往是安静地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允许孩子表达内心的各种情绪,为情绪找到释放的出口。心融妈妈想让孩子明白,任何情绪,即使是负面的,也是正常的。于是,在陪伴孩子大哭后的平静阶段,选择转移注意力,跟孩子商量“妈妈陪着你哭一会,或者你想不想和妈妈去涂鸦,去捏下发泄球?还是我们去楼下操场跑一跑,跟妈妈玩老鹰抓小鸡?”心融马上选择下楼玩游戏,瞬间转移负面情绪。运动有宣泄、中和、抵消负面情绪的作用,通过肢体放松,将负面情绪发泄、释放或转移,是比哭一场更加健康的释放情绪的好方法。
情绪管理是高级能力,遇到情绪怪兽时要同孩子一起看见情绪、认识情绪、表达情绪、接纳情绪、释放情绪,引导孩子学会调节情绪。心融妈妈认为,父母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工作繁忙时,尽量不把压力与坏情绪带回家;与孩子交流时,也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营造和谐、有理、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共同成长。
尊重、理解与接纳孩子的每一种情绪,培养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愿孩子拥有乐观、快乐、温暖的美好人生是心融妈妈对女儿最大的愿望。
秋季天气多变,孩子容易鼻塞,需要给孩子洗鼻子。因为亚运会的关系,洗鼻器不能发货,只能去医院买氯化钠注射液替代,每次洗鼻子现场都是超级混乱,各种躲跑、挣扎和哭闹。终于,亚运会结束,小海豚喷雾也收到了。当晚洗鼻子时妈妈拿出小海豚喷雾对孩子说:“一一,我们要洗鼻子咯!”孩子看到我手里的喷雾就跑走了。于是我从柜子里拿出了之前的氯化钠,问孩子:“一一,你这两天鼻塞很难受是不是?我们必须要洗鼻子,你是想要一只只的,还是小海豚呢?”孩子说:“我要小海豚!”和以往用小海豚洗鼻子时略有抗拒、不愿意洗不同,孩子很是配合,每数到五就完成一只鼻孔的喷射。之后的每天,只要洗鼻子了,妈妈就拿出两样洗鼻子工具给孩子选择,当然孩子总是选择“小海豚”,顺利完成洗鼻子任务。
分析:洗鼻子,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不舒服的存在。单只的氯化钠是以液态进入鼻孔,小海豚则是喷雾状的,相比较而言舒适一些。当孩子对于两种物品都有体验以后,自己就会有比较和选择。妈妈每次都将两种工具呈现,孩子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二选一,有了比较就会愿意配合。
孩子很喜欢看书,每当妈妈说:“一一,洗脚咯!”她总是说:“不要,不要,我还要看书!”但孩子总是一本又一本的看,没有结束的时候。外婆和妈妈尝试去拉她或者试图说服她先洗脚,待会儿再回来看书,她就会烦躁,甚至哭闹。
把握好孩子洗脚的时间,看看孩子的书桌最上面放了哪几本书,提前和孩子商量:“你要看完《谁偷了包子》还是看完《逃家小兔》再洗脚呀?”,孩子说:“我要看完《逃家小兔》”,当她看完这本书时,会自己合上书本跑过来洗脚。
分析:命令式的要求孩子,她总是不愿意、不配合;说教式的劝说反而让孩子觉得是在打断她的活动;直接把孩子拉过去洗脚的方式收获的更是孩子哭闹、打滚的混乱场景。家庭生活中当两件事情有冲突时,需要迎合孩子当下的状态:想要看书,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看完哪一本书,家长需要以智慧的方式引导她提前结束阅读,当然也要适当地等待孩子。
分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家长若总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孩子肯定会反抗。尊重孩子的选择,将家长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虽然孩子没有选5,也没选6,但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能够遵守约定,完成10次游戏后回家,就是最好的方式。现在孩子还小,再大些,对时间有概念了,也可以采用5分钟还是6分钟这样的提问方式,在生活中完成数概念与时间概念的浸润。
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形成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基础,简单地说:自己照顾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我发现:4岁的蜜枣虽然有了初步自我服务意识,但是对于时间管理经验比较少。比如:爱睡懒觉,导致上幼儿园经常迟到。因此,诸如此类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同时,我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利用“周末计划”来帮助蜜枣逐步养成时间管理能力呢?
作为家长,往往在认为孩子不具备某一项能力,就会不放心孩子独立行动,然后去盲目干预,这样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周末出游,你并不认为是一个孩子能主动发起或参与的一件事,因此,周末很多出游计划都会由父母操办,孩子就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于是,蜜枣向我提出了星期天要早起的计划。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学习价值的事情,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发现孩子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计划中有具体时间和地点,也能根据约定时间安排好自己的起床时间。
亲子协商形成计划:尝试和蜜枣通过表征的方式设计计划,闹钟8:00起床,8:45分坐公交前往联华超市。其中,蜜枣说要准备购物袋、零钱等物品。
亲子共同实施计划:蜜枣在妈妈陪同下一起完成周末计划,并解读幼儿计划时根据幼儿的需求给予一定的时间、资源支持,配合孩子顺利完成计划。
要摆正心态,相信孩子。计划实施中,孩子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支持和配合。家长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感觉到被尊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计划。
要正面指导,以身作则。制定计划的习惯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是很好的帮助,作为家长既要陪伴执行,也可以跟孩子商量具体事宜,让孩子参与度增加,只要孩子按计划完成就应该及时表扬米乐M6官方入口,那么孩子自然就会很乐意配合与完成,慢慢就养成很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要耐心对待,及时配合。制定周末计划的过程中,家长配合孩子一起制定生活学习计划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学会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生活、学习、运动等,帮助孩子懂得珍惜时光、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人到中年,已然被卷入生命快速运转的齿轮中,因此关于生命,我是缺乏思考的。但是女儿的到来,却让我的生命鲜活起来,让我们的家再次闪闪发光。如今小芽儿逐渐长大,如果说家庭教育在她成长路上的作用很大,倒不如说和女儿一起成长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核心。这几年我们试着学做父母,她试着学做我们的宝贝,一切惊人的和谐美好。今天就如何陪孩子成长,感悟生命来谈一谈我们的经历。
在我们的小家里,大人转变角色,变成小人儿和女儿一起再次感受童年,是大家顶喜欢的事。我们会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手牵着小手走过柔软的草坪,一起在草地上奔跑,一起欢快地大笑,一起小心翼翼地寻找春天。女儿会坐在我们的膝上,一本正经的告诉大家彩虹色花瓣的秘密;她会把郁金香的花瓣搬到画布上,做我们的小老师……每每此时,女儿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的伙伴。我们用春天的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穿上漂亮的碎花裙在风中舞蹈,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春天捧在手心,封存味道。拥有女儿这个小伙伴,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相信长大后的小芽儿,在生活的严寒或酷暑中,一定不会忘记年幼时生命的芳香。
披着晨光走向学校的女儿,像一颗小种子般勇敢发芽,她恬静、聪慧、爱幻想;她善良、纯真也踏实。她在成长的世界不断探索,而我只能是最忠实的观众。细细想来,这是对她的尊重,也是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女儿扬起笑脸告诉我,她会照顾植物时,我会激动地拥她入怀;女儿梨花带雨躲进我怀里,哭诉她的小乌龟死掉时,我会难过地替她默哀;女儿在餐桌上告诉我每个人口味不一样,要乐于接受大家的不同时,我连忙收回我挑剔的话语;女儿睡前恳求多看一本书再关灯时,我让她自由选择;所以她懂得快乐、难过、思念、舍弃、选择甚至遗憾……细数成长,尊重,让女儿的成长耀眼且明媚。
我希望女儿成为一个优秀、出众、闪耀的孩子,我曾带着她辗转于口才课、舞蹈课、画画课、钢琴课、英语课、早教课……来自父母角色对儿女期待的深壑逐渐吞没了我。终于,我那像百灵鸟一样快乐的女儿,我那带我看美丽风景的女儿,眼睛逐渐失去了光。我毅然决定,带女儿重溯生命里的光。于是,我们一起穿上粉色的裙子,在阳光下安静的笑;我们一起拿出白色的画布,在春天里作有趣的诗;我们舍弃不爱的兴趣,对生活充满期盼……我穿上温暖,她也终于灿烂。她说喜欢画画,我为她提供画笔;她说喜欢口才,我为她搭建舞台;她说喜欢钢琴,我为她寻找伙伴。至于我内心的逻辑课、思维建构课、英语课和她的明媚相比,不值一提。也许有一天,我会收获意外之喜,她能用今天的光,照亮那些我们不曾到达过的地方。
我们的家庭教育并非完美无瑕,而我们的女儿或许羽翼还未成型,但几年的相处已经让我学会如何做父母。未来,我会给她力量,让她勇敢地展翅飞翔;我会和她一起穿越风雨,拥抱灿烂的阳光;我会尊重她的童趣,指引她大胆地走向属于她的未来。我会在不急不慢的岁月中,看她蹒跚地寻找一生的温暖纯良,爱与自由。
“妈妈,你看!这就是我今天学的‘数气’,棋子四周的空点就是它的‘气’,没有气就不能动啦!”刚刚结束围棋课程,呦呦便迫不及待地将今天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妈妈,面对儿子的热情洋溢,妈妈报以鼓励的笑容,耐心倾听并积极回应,引导他继续分享,营造出一个支持和肯定的学习环境。
呦呦爸爸告诉我们:“经过一年的小班生活,我们注意到呦呦对规则的理解力和学习新事物的热情日益增强,所以我们决定带他接触围棋,希望通过这一传统文化载体提升他的专注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初识围棋,面对黑白棋子构成的复杂世界,呦呦表现出孩子特有的好奇与懵懂。“一开始,他更喜欢用棋子拼成花朵、小狗、文字等各种图案,而非对弈。”爸爸笑着回忆道。为了让呦呦更好地掌握围棋,父母采取灵活且富有创意的教育方式——“正规军+杂牌军”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他们为呦呦报名参加专业的围棋,让他接受系统化的教学;另一方面,自己也买来围棋教学书,亲自研读,以便陪伴孩子一同成长。这种共同学习的模式既让家庭教育更具互动性,也让围棋成为连接亲子关系的纽带。
培养兴趣是一个系统化、沉浸化的过程。短短几个月时间,呦呦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感到现在慢慢喜欢上围棋,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妈妈言简意赅:“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两位家长具体总结了三个方法:
“我们鼓励呦呦化身‘小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我们。”爸爸提及一个独特的教育策略,“这样不仅锻炼呦呦的语言表达和逻辑组织能力,还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加深他对围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呦呦第一次自信满满向妈妈解释围棋术语时,他仿佛已经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名“教习”围棋的引路人。
对于胜负观的培养,父母更是拿捏得恰到好处。“起初,呦呦希望每一局都能赢。”妈妈说,“我们会巧妙地让着他,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的自信心。”随着实战经验的积累,呦呦逐步认识到围棋中的竞争并非全然关乎胜负,而是包含策略运用和不断进步的过程,现在他也能接受输棋了,只是偶尔还会耍起小聪明,“教”爸爸妈妈怎么“打吃”,然后被他“提子”一锅端。他“赢”得沾沾自喜,父母也乐见其成,为他的每一次进步感到欣慰。
此外,针对呦呦活泼好动的天性,家长也摸索出一套动静结合的方法。“户外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前奏,这有助于他在棋盘前保持专注。”爸爸解释道。每当呦呦完成适度的户外游戏后,回到棋盘前的他注意力格外集中,练习效率很高。“下棋遇到困局,我们也会适当引导他转移注意力,做一些亲子互动小游戏适时调整状态,休息归来后他反而能灵感闪现,找到破局思路,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呦呦的家庭教育实践是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旅程,通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以及充满乐趣的互动过程,父母成功地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掘并点燃了幼儿对围棋艺术的兴趣之火。
围棋虽然不像绘画那样拥有五彩斑斓的颜料供想象力自由翱翔,也不似音乐那样凭借美妙音符流淌出动人旋律,但如果能够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进入这个看似平淡实则深邃的世界,那么围棋便会化身为一座通向智慧殿堂的桥梁,那里蕴藏着星罗棋布的奥秘和无穷无尽的空间,可以让孩子在“棋”中探索到持续的快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